(资料图)
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。一套80平方米只有铁架子、没有完整的墙体和屋顶的房子,居然要卖270万,更为离奇的是还吸引了很多购房者去看,只因它是“学区房”,有温州六中(即温州市实验中学)总校明年的上学名额。这不是离奇的故事,而是荒诞的现实。日前,温州一位房产经纪人发布学区房信息,其“卖相”和价格令网友大呼震惊。
从报道中可以看出,这套房子不具备房屋结构,既没有屋顶也没有房间,只有铁架子和半截砖墙。这房子因原主人拆房与邻居起了矛盾,被停工荒废至今,一直没得到重建。算起来,这套“房子”平均每平方3.4万元左右,而该区域市场均价约为5.6万/平方米。有网友说,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这片区域学区房每平方的“学位价值”差不多有3.4万,而2.2万元每平方的差价部分才是房子的实际价值。
在全国范围内,类似的“神奇”学区房并非个例。2019年北京成交了一套“老破小”,一套只有12.2平方更合适称之为“储物间”的“老破小”,成交价达到360万,每平米单价30万元左右,被冠以史上“最强老破小”。这套建于1958年,房龄已超64年的“储物间”自然是不能住人的,但有独立的房产证,隶属于优质学区,可以申请学位,所以创出天价。
单就温州这个简陋却昂贵的“学区房”,人们争论房价多少、值不值得买,看似都没超过买卖自由的范围。实际上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来看,该学区房的售卖行为是否合法,在法律上值得商榷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,应当享有真实、准确的信息,并且价格应当公平合理。然而,该学区房的标价高昂,而房子本身并没有正常的房屋结构,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?律师提醒,购买此类房子可能存在产权争议等问题,所谓学区也可能面临分流调配,购房时需谨慎考虑。
其次,从教育资源公平分配角度来看,学区房带有学校名额的现象已经不是新鲜事了。但是,学校名额应当如何分配,是否需要建立更加公平易被公众接受的分配机制?如果少数人通过购买学区房来获得所需的学校名额,是否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?这才是此次大家关注的焦点。温州这套当地头部学区的奇葩房,实际上卖的不是房子,而是名额。而对于稀缺教育资源催生出畸形房价的现象,大家心里更多的是不满甚至厌恶。
事出蹊跷必有妖。温州这套被房产经纪人称为“神奇的铁架子”的房子,残损却还卖出高价只是表象,背后透露出市场对学区房的追捧扭曲到何等荒唐地步,更要引起警惕。这需要各方面继续在遏制高价学区房、平均教育资源、实现教育公平方面继续努力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如有侵权请联系(0531) 8519 6822。